跳至主要內容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下對兒童精神健康的支援」網上持份者交流會持份者的意見

  • 精神健康問題
    •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兒童欠缺與他人相處的機會,社交發展受到影響。有些兒童甚至因缺乏刺激而出現類似自閉症譜系障礙的症狀,有些則因與人面對面接觸時沒有佩戴口罩而感到焦慮。 
    • 疫情導致有特定需要的兒童出現精神健康問題(例如焦慮症)。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政府實施社交距離措施,並關閉遊樂設施。有特定需要的兒童幾乎無法與朋友/同學見面,普遍出現沉悶和不快樂的負面情緒。兒童自殺、自殘和濫用藥物的個案也有增加。
    • 兒童使用電子器材和瀏覽互聯網的時間增多,接觸到自殺和網絡相關的風險亦因而增加。應加強家校合作,以提高兒童防範網絡陷阱的意識。
    • 建議政府 —
      • 透過不同的媒體平台,推廣兒童精神健康的重要,並為家長舉辦講座/培訓,內容包括親職教育、情緒支援、協助兒童網上學習的技巧等。
      • 資助派發印有笑臉圖案的口罩,以重建社區的人際關係。
      • 關注家長/照顧者和教師的精神健康需要。
  • 上課安排及對學生的支援
    • 有參加者建議政府恢復全日授課,以照顧兒童的學習、社交和身心需要。全日授課旨在靈活安排時間、讓兒童享受多元化活動、增進師生關係等。如恢復全日授課,必須達到這些目的。
    • 另有參加者建議維持半日授課,讓師生在下午有較多餘暇時間。學校也有較多時間處理兒童的精神健康問題。
    • 在網上學習的模式下,有特定需要的兒童因缺乏集中力和專注力,學習進度尤其受到影響。學校實施半日授課,但學校課程、考試時間表和功課量均維持不變,兒童為趕上學習進度而感到壓力。教師同樣承受巨大的壓力。建議政府適當調整學校課程,以紓緩兒童的學業壓力;把有關功課/師生精神健康評估的指引納入《學校健康指引》,供學校參考;以及把兒童精神健康涵蓋在「學校教育質素保證」範圍內。
    • 應在幼稚園階段推行正向教育,自小培養兒童的抗逆力。
    • 應為教師提供專業培訓,以便識別受情緒困擾的兒童或潛在的虐待兒童個案。
    • 教育局應考慮邀請學校分享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如何支援兒童的學習和精神健康發展的良好做法。
  • 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
    •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的輪候時間有所延長,因部分家長沒有帶同子女接受服務以免受到感染。建議增撥資源支援有關服務,以縮短評估的輪候時間,例如增加言語治療師、心理學家和兒科醫生的人數。此外,建議向家長提供經濟援助,用以在私營市場尋求專業評估。可探討與非政府機構和社福界合作,建立社區伙伴關係,以填補服務不足之處。
  •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
    • 兒童因被虐待、疏忽照顧及遺棄而被轉介至兒童住宿照顧服務的個案日漸增加。應避免把這些兒童頻密地由一所兒童住宿照顧服務設施轉到另一所設施。
    • 曾有特殊學校的走讀生,有緊急需要但不獲住宿安排。建議政府檢討有關安排,並就這些兒童的住宿照顧需要加強支援。
  • 對兒童的其他支援
    • 抗疫措施推行期間,醫院暫停探病安排和遊戲治療服務,令住院兒童感到孤單。建議在切實可行的範圍內,盡量恢復為兒童提供醫院遊戲服務,並為康復中的兒童統一安排覆診時間,以盡量減少他們不必要地往返不同的服務部門/單位。
    • 有參加者建議政府為有特定需要的兒童恢復全日制的中心爲本訓練/治療服務。
    • 應加強為兒童提供支援(例如網上情緒支援平台),以便及早識別潛在的自殺或自殘個案。
    • 有居於劏房或來自基層家庭的兒童,因居住環境擠迫及缺乏多元化活動而導致親子關係緊張。建議資助學校或非政府機構舉辦更多親子活動,以增進親子互動和關係。
  • 其他
    • 建議政府進行研究,檢視有特定需要並有精神健康問題的兒童(例如患有相關疾病的兒童)的需要,以及如何支援父親更主動照顧這些兒童。此外,建議研究疫情帶來的影響,並分析兒童的習慣(例如睡眠及做功課/温習的時數)和導致兒童有精神健康問題的原因,以便提供支援。
    • 政府應考慮放寬「疫苗通行證」的規定,容許不適合接種疫苗的兒童以快速抗原測試結果作為證明文件,以便進行日常活動。此外,政府各決策局/部門在執行疫苗通行證的規定(例如獲發醫學豁免證明書人士的安排)時應確保做法一致。
    • 政府與社區應建立保護所有兒童(不論是否殘疾)免受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等緊急衞生危機傷害的能力。在各緊急應變階段(即由規劃至緊急事故後的跟進工作)中,兒童、家長和照顧者等主要持份者均應參與。當有衞生危機出現時,政府應確保市民可取閱有關資訊和使用有關服務,並加強社區為本的支援網絡。此外,應向醫護專業人員提供適當的做法及培訓的指引。
  • 健康問題
    • 社交距離措施令有特定需要的兒童發展倒退,因為他們接觸社交互動、語言環境和遊戲的機會大減。政府應從兒童的角度制訂抗疫措施,亦應考慮採取有利於兒童的措施,例如關閉部分遊樂設施(而不是完全關閉)、分隔學校班級(例如按級別劃分)或減少每班人數等。
    • 疫情期間,家長/照顧者和兒童普遍受到情緒困擾。應加強支援他們的精神健康和情緒需要。具體來說,應加倍留意居於留宿幼兒中心的兒童、殘疾難民兒童和受社會福利署署長監護的兒童。
    • 不當使用互聯網影響兒童的健康。應採取更有效的網絡安全措施,保護兒童免受不必要的傷害。
  • 兒童訓練及治療服務
    • 為有特定需要兒童而設的網上訓練及治療服務,成效有限。另一方面,部分家庭受空間和訓練工具所限,無法在家中接受有關服務。建議恢復全日制的中心爲本服務,並加強支援。
    • 過去三年,疫情對升讀小一的幼稚園高班學生造成嚴重影響,因此應加強為就讀小學而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提供訓練支援。亦可考慮為家長提供津貼,讓他們安排個別訓練,以滿足子女的特定需要。
  • 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
    • 應加強措施,縮短新症和覆診的輪候時間。
  • 上課安排
    • 政府應盡量不暫停幼稚園和特殊學校的面授課堂,因為這些學校的每班人數通常較少,可透過採取預防措施,把感染和傳播2019冠狀病毒病的風險減至最低。
    • 佩戴口罩的規定窒礙有特定需要兒童的語言發展,亦令家長難以理解他們的情緒和面部表情。雖然學校要求學生每天進行快速抗原測試,有建議認為政府應放寬在學校必須佩戴口罩的規定。
    • 隨着全日授課逐步恢復,政府應檢討學校課程,以減輕有特定需要兒童的學業壓力。此外,建議在下午時段給兒童多點時間做功課和參加課外活動。
  • 對家長/照顧者的支援
    • 網上學習日漸普及,而學校亦不時暫停面授課堂,家長須花更多時間照顧子女,親職壓力增加。有參加者表示,一些非政府機構成立了家長小組,並在社交媒體平台設立專頁,為家長提供情緒支援,方便他們分享育兒心得。
    • 在實施防疫措施的情況下,家長/照顧者可維持適度的社交活動(例如聚會),以紓緩壓力。應為家長提供心理教育,協助他們建立積極態度,面對疫情下的挑戰。
  • 其他
    • 政府應統一發放與幼兒有關的疫情資訊,並製作簡單易明的宣傳影片,令兒童明白政府的防疫措施。
    • 疫情期間,在特殊學校接受宿舍服務的智障兒童,其家人主要是在網上進行視像探訪。如他們在住宿設施中受到虐待,亦無法清楚地向家人表達。建議政府加強巡查,並監察特殊學校為處理兒童精神健康問題而採取的措施。
    • 疫情期間,醫院的探訪安排受到嚴格限制,患長期病的兒童在醫院感到孤單和被遺棄。部分兒童因肢體傷殘而無法在網上與家人溝通。建議教導家長一些實用的溝通和遊戲技巧,以便他們在有限的探訪時間內,與子女有效溝通。亦建議在病房布置節日裝飾,讓住院兒童感受到節日氣氛。
    • 疫苗通行證的安排限制了未接種疫苗的兒童的活動。應考慮以核酸檢測取代疫苗接種,以便兒童恢復正常生活。
    •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低收入家庭面臨經濟壓力。建議增加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和學校書簿津貼計劃的津貼,以紓緩他們的經濟負擔,並應放寬傷殘津貼的要求,以涵蓋各類有特定需要的兒童。
    • 如兒童須接受不同專業的諮詢服務,應盡量把預約時間安排在同一天,以方便服務使用者。

有特定需要的兒童分享了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的感受和所面對的問題,要點如下:

  • 面授課堂暫停後,大部分兒童掛念朋友/同學。他們享受在網上學習時互相見面的快樂時刻,亦為復課時能與同學面對面交流而感到興奮。有些兒童因疫情期間不能出席畢業禮而感到失望,有些則因未能跟移民的朋友和老師好好道別而感到難過。
  • 學業方面,有些兒童在網上學習時難以集中精神,有些則對復課後的學習進度、功課量和適應,或由小學過渡至中學等問題,表示擔憂。
  • 儘管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面對很多挑戰和困難,兒童發掘了多種紓緩負面情緒的方法,例如進行康體活動、培養新興趣、與朋友聊天、向信任的人說出問題等。
  • 在學校的持續支援下,兒童有機會參加網上興趣班,並通過不同的網上活動與同學一起玩樂。部分學校提供補習班、社交情緒訓練/課程、正向教育和遊戲治療,以支援兒童的學業、情緒和精神需要。
  • 一名兒童說出住院期間的經歷和感受到的壓力,並期望醫院提供更多適合病人年齡的興趣班、安排病人定期約見臨床心理學家、提供更多機會讓住院病人彼此相處和訴說經歷等。
  • 網上學習日漸普及,應為弱勢兒童提供更多支援,以應付數碼隔膜的問題。
  • 一名參加者說出遭到校園欺凌的親身經歷,並因為得不到在職家長和學校的支持而感到傷心和孤單。另一名參加者說出在學校被同學排擠的親身經歷,並認為疫情期間暫停面授課堂,進行網上學習或可減少學生被欺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