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5年度兒童福祉及發展資助計劃
機構名稱 | 項目名稱 | 項目目的 | 活動形式 | 目標參加者 |
一年期項目 (10個) |
全完堂幼稚園 | 童心喜樂 全完起動 | - 提高兒童對運動的興趣,鼓勵家長陪伴和推動子女參與活動,增進親子關係;
- 協助家長認識運動對身體健康有莫大益處,以及對幼兒的心理及認知發展的正面影響;
- 加強照顧者對運動與遊戲對兒童身心發展重要性的認識;
- 提升家庭凝聚力,宣揚家庭文化,推廣家庭核心價值,即「愛與關懷」、與「責任與尊重」,建立溫馨家庭以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
- 促進親子的相互溝通,幫助家長明白如何運用運動和遊戲等方法促進兒童發展;以及
- 提升家長在家庭環境中的正向思維、親職效能、減壓,以及自我關顧。
| 同樂日、體驗營、運動工作坊、家長訓練工作坊、家長講座及嘉年華 | 3至6歲幼童及家長 |
粉嶺基督聖召會有限公司 | 戲有益 | - 幫助孩子發展批判性思考、邏輯推理能力、解難能力、社交及人際管理技巧,提升他們面對挫折的抗逆力;
- 幫助兒童透過故事抒發情緒,建立正向的思維和價值觀;以及
- 提升家長及公眾對遊戲、兒童情緒和社交發展的認識。
| 小組、講座、遊戲日及嘉年華 | 小學生、5至6歲幼童、家長及公眾 |
啟思教育研究中心 | 童夢啟程 | - 提升幼兒的自信心,讓他們有信心在未來追尋自己的夢想;
- 加強幼兒的決策和解難能力;以及
- 加強幼兒發掘自己卓越領域的能力。
| 故事劇場、工作坊及分享會 | 幼稚園及幼兒中心學生、家長及學前教育工作者 |
綠想成真(香港)有限公司 | 兒童地貌探索訓練計劃 | - 激發兒童對地質科學的興趣,培養他們對自然環境的愛護;
- 訓練兒童觀察、分析、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提升他們的科學素養;
- 培養兒童的團隊精神,提升他們的溝通和協作能力;以及
- 讓兒童體驗成功、建立自信,並獲得成就感,為未來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 小組班、工作坊及戶外地貌探索 | 小學生 |
香港創意藝術教育協會有限公司 | 童樂音情 | - 推廣音樂對兒童健康發展的重要性及加強兒童情緒管理技巧;
- 加深公眾及家長對兒童情緒和社交發展的認識;以及
- 培養和諧家庭關係,推廣快樂和諧的家庭生活對兒童健康發展的重要性。
| 小組、工作坊及大型活動 | 小學生及其家長 |
路德會賽馬會雍盛綜合服務中心 | 「童‧愛‧護」社區推廣計劃 | - 提升家長與子女正向溝通的技巧;
- 加強兒童對虐待兒童的認知和理解,認識保護自己的技巧;以及
- 提高公眾對保護兒童及相關法例的關注及認識。
| 親子小組、話劇、街站展覽及嘉年華 | 小學生、家長及公眾 |
獅子山社會服務機構有限公司 | 中華同SEN。童藝 – 特殊學習需要兒童支援計劃 | - 提升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我價值感;
- 激發兒童的潛能和創造力,促進親子關係及舒緩家長壓力;
- 加強兒童與照顧者之間的溝通,提升決策和解難能力,舒緩壓力及促進身心靈健康;
- 讓家長放鬆及學習不同的技能,提升他們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認識,建立互助關係;以及
- 提高公眾對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及其家庭的理解和尊重。
| 工作坊、培訓班、親子日營、家長講座及公眾教育講座暨展覽 | 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家長/照顧者及公眾 |
奇蹟世代國際有限公司 | 長幼共融 – 童sing同樂工作坊 | - 激發兒童的音樂潛能及讓他們展示自己的權利、潛能、熱誠和才能;
- 加強兒童的自尊心、決策、解決問題、個人表達和組織能力;以及
- 增加兒童的成功感、滿足感、自信心及自尊心。
| 工作坊、綵排及表演 | 小學生 |
東華學院有限公司 | 童夢同心藝樂園 | - 提高社會對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理解和接納;
- 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及其家長/照顧者提供情緒和心理支援;
- 提升家庭聯繫和正面互動;以及
- 促進社區參與及文化共融,彼此關愛和尊重。
| 兒童和親子工作坊/活動及共融嘉年華 | 6至12歲兒童(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非華語/少數族裔兒童及一般兒童)及其家庭,以及社區成員 |
遞綠元素有限公司 | 「餘」樂無窮展繽紛 | - 啟發參加者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減少廚餘,養成環保習慣;
- 培養參加者的藝術發展和非語言的表達方式,幫助他們表達情緒,增加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
- 提升參加者的藝術美感;以及
- 傳遞環保的知識和觀念。
| 戶外考察、工作坊及展覽 | 小學生、教師、家長及公眾 |
兩年期項目 (12個) |
兒童脊科基金有限公司 | 「脊動神經」–兒童護脊運動遊戲推廣計劃 | - 推動兒童學習護脊運動,從而提升兒童的脊骨神經健康、效能及腦部發展;以及
- 引起公眾對兒童脊骨健康的關注,並建立維護兒童脊骨健康的意識。
| 工作坊、戶外活動、嘉年華及影片製作 |
2至17歲兒童、家長及公眾 |
護苗基金 | 護苗基金 – 預防性侵犯系列 | - 幫助學生認識對待戀愛關係及性的明智態度;
- 幫助學生了解及遠離性侵犯;以及
- 加強學生對性侵犯說「不」的能力。
| 互動工作坊 |
12至15歲中學生 |
香港教育協會 | 康樂童行:童玩‧同學創意之旅 | - 鼓勵兒童設計遊戲,啟發他們的創意和想像力;
- 讓兒童掌握遊戲設計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培養創作能力;
- 提高家長和教師認識遊戲對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強調適度遊戲的正面影響;
- 提升兒童的社交能力和團隊協作的意識,培養理解和分享的價值;以及
- 為兒童提供平台展示創作和提升自信心,並推廣遊戲設計的價值。
| 工作坊及展覽 |
小學生、學校教職員、家長及公眾 |
資訊科技體育基金有限公司 | AI唱家班 – 長幼攜手展潛能 | - 促進兒童的學習和思考能力丶想像力及創造力;
- 提升兒童對跨代義工服務的使命感及實踐設計創意的自信;以及
- 推廣持份者對使用科技以展現兒童潛能及發展成效的認知。
| 工作坊、義工服務、培訓和實習及比賽暨嘉年華 |
中小學生丶教師丶社工及長者 |
凝動香港體育基金有限公司 | 激發!凝動《閱「動」繪本》 | - 幫助兒童明白運動的重要性及培養運動習慣,改善他們的身心健康,同時促進親子關係。
| 製作附有介紹短片的繪本及閱讀和分享會 |
5至8歲兒童及公眾 |
樂群社會服務處 | 「童」翱翔 成長計劃 | - 鼓勵兒童多嘗試、了解和加強發揮個人能力和長處,提升自尊感;
- 鼓勵兒童展現潛能和才能,改善溝通技巧,提升自信心;以及
- 提升兒童決策和解難能力。
| 工作坊、團體活動、義工培訓和服務及社區活動 |
小學生、家長及公眾 |
同行明天有限公司 | 童創香港築印 | - 透過創作獨一無二的3D模型,給予兒童成就感和認可,增強自信心;
- 提供平台讓兒童表達創意,激發他們對科技和藝術的熱情;
- 增強兒童的決策和解難能力;以及
- 透過專業指導和持續實踐,鼓勵孩子在科技創新領域追求卓越成果。
| 典禮、流動教學車和工作坊及展覽 |
6至14歲兒童及青少年、家長及公眾 |
香港青年協會 | 從Oops 到 Wow「逆」是精彩 : 支援學童逆境成長計劃 | - 培養兒童的成長思維,教導他們以積極態度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 建立及強化兒童解決問題的能力;
- 發掘兒童的性格強項,展現他們的潛能及幫助他們建立自尊心;以及
- 培養家長的成長思維及教導他們成為子女的支持者。
| 講座、分享會、校園展覽、攤位活動、工作坊、體驗活動、小組活動、日營及同樂日 |
小學生、家長及老師 |
明光社 | 《童心.同心》:與桌遊一起說說性 | - 設計及製作特別、大眾化的桌遊,讓學童可以在桌遊中說說性,帶出正確的性觀念;
- 以桌遊為工具,幫助老師、家長與學童進行性教育;
- 建立學童健康的性觀念,學習保護自己與尊重他人,加強學童對侵犯的理解;以及
- 藉性教育影片,將保護兒童的訊息擴展到社會大眾,讓更多人知道如何保護兒童的知識及技巧。
| 設計及製作桌遊、工作坊及影片/動畫 |
老師、社工、家長、兒童(高小至初中)及公眾 |
圓玄學院 | 童SEN同戲同分享 | - 發掘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童的興趣;
- 發展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童的潛能;以及
- 發揮共融、互助和分享的精神。
| 個案面談、主題小組、訓練日、義工服務及嘉年華 |
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童(包括疑似(正在輪候復康服務)或確診為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發展遲緩、讀寫障礙、自閉症)及其家長 |
天水圍婦聯有限公司 | 繪閱同行・特殊教育需要兒童支援計劃 | - 提升SEN兒童及其家長的生活質素,提供專業的支援服務,增強家長育兒能力;
- 促進兒童的藝術創作與全面發展;以及
- 加強社會對SEN兒童的理解和支持。
| 小組培訓、講座、比賽、小組活動、放鬆活動及典禮 |
年齡在4至12歲,懷疑或已確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其家長及主要照顧者和社區人士 |
香港西區婦女福利會 | 抱抱藝術 | - 豐富幼童的想像力,刺激五感及激發創作潛能;讓幼童學習如何適當地表達情感,讓他們有更佳的成長及智能發展;
- 透過親子工作坊及觀賞演出過程,讓家長一同享受戲劇帶來的喜悅,促進親子關係;以及
- 喚起公眾人士對兒童身心靈健康發展的關注。
| 親子工作坊、訓練課程、成果展示日、劇場綵排及演出 |
4至6歲幼稚園學生、家長/照顧者及公眾 |
備注:上述資料來自獲資助機構的項目建議書,有關機構可能會因應實際情況而就部分活動作出調整。